河南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述真題(2015年4月版)
發布人: 訪問量: 發布日期:2021-04-28
河南自考網為大家整理了河南自學考試各科目近幾年的自考真題,本篇文章為大家展示的是2015年4月份考試的河南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述真題,此套真題同時給大家提供了參考答案,有需要的同學可以自行下載打印,熟悉自考考試題目類型,提高自己的考試通過率,更多的電子版自考資料可以添加老師微信獲。18538933810

2015年4月高等教育
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真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理論特征是
A.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B.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C.邏輯性和歷史性的統一
D.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A)
2.對世界存在狀態問題的不同回答所區分的哲學派別是
A.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C.反映論和先驗論
D.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B)
3.哲學上的一元論與二元論的區別在于是否承認
A.世界的物質性
B.世界的統一性
C.世界的可知性
D.世界的多樣性
(B)
4.在物質和運動的關系問題上,唯心主義的錯誤在于
A.否認物質的絕對運動
B.夸大相對靜止的存在
C.否認物質是運動的主體
D.主張沒有運動的物質
(C)
5.下列選項中屬于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的是
A.社會管理活動
B.科學實驗活動
C.社會改革活動
D.物質生產活動
(D)
6.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
A.事物的變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圍
C.事物的變化是否徹底
D.事物的變化是否具有必然性
(B)
7.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的本質是
A.主體對客體的直觀反映
B.主體對客體的自由創造
C.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D.主體對客體的簡單摹寫
(C)
8.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區別在于
A.前者源于書本,后者源于實踐
B.前者是可靠的,后者是不可靠的
C.前者反映事物的現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質
D.前者來源于直接經驗,后者來源于間接經驗
(C)
9.真理都是具體的,包羅萬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這說明任何真理都具有
A.全面性 B.相對性
C.絕對性 D.客觀
(B)
10.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是
A.一切從實際出發 B.理論聯系實際
C.實事求是 D.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C)
11.決定人口生產的發展方向和基本趨勢的是
A.地理環境 B.物質生產 C.風俗習慣 D.人倫道德
(B)
12.下列范疇中,反映人與人之間經濟關系的是
A.生產力 B.生產關系 C.生產方式 D.生產資料
(B)
13.階級斗爭歸根結底是由
A.物質利益的對立引起的 B.思想觀念的分歧引起的
C.政治理念的差異引起的 D.宗教信仰的不同引起的
(A)
14.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是
A.群眾史觀和英雄史觀 B.一元論和二元論
C.宿命論和唯意志論 D.唯理論和經驗論
(A)
15.商品的最本質因素是
A.使用價值 B.價值 C.交換價值 D.剩余價值
(B)
16.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以
A.具體勞動為尺度的 B.簡單勞動為尺度的
C.復雜勞動為尺度的 D.個別勞動為尺度的
(B)
17.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
A.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一 B.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
C.勞動過程和創造新價值過程的統一 D.勞動過程和轉移舊價值過程的統一
(B)
18.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
A.只具有歷史進步性
B.既有歷史進步性又有階級局限性
C.只具有階級局限性
D.既無歷史進步性又無階級局限性
(B)
19.產業資本循環中為生產剩余價值準備條件的階段是
A.生產階段
B.流通階段
C.購買階段
D.銷售階段
(C)
20.資本家加速資本周轉的目的是
A.提高平均利潤率
B.提高剩余價值率
C.提高資本積累率
D.提高年剩余價值率
(D)
21.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中最典型的現象是
A.生產過剩 B.商品短缺
C.長期蕭條 D.持續高漲
(A)
22.超額利潤是
A.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
B.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格的差額
C.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的差額
D.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市場價格的差
(C)
23.同股票價格成反比的是
A.銀行利息率
B.股息
C.股票票面額
D.股票控制額
(A)
24.壟斷產生的物質條件和基礎是
A.社會分工的發展
B.商品經濟的發展
C.自然分工的發展
D.社會化生產力的發展
(D)
25.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占統治地位的資本是
A.工業資本
B.銀行資本
C.商業資本
D.金融資本
(D)
26.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是為更高級的生產方式創造物質條件,這主要表現為
A.創造高科技成果
B.無產階級隊伍的成長和壯大
C.發展社會生產力
D.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和發展
(C)
27.提出并實施新經濟政策的是
A.列寧
B.恩格斯
C.馬克思
D.斯大林
(A)
28.馬克思主義政黨產生的充分條件是
A.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誕生
B.工人運動的發展
C.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
D.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
(D)
29.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都存在的經濟關系是
A.生產資料的社會公有制
B.按勞分配
C.市場經濟體制
D.按需分配
(A)
30.勞動不再僅僅是一種謀生手段而同時成為生活第一需要的社會是
A.社會主義社會
B.共產主義社會
C.資本主義社會
D.信息社會
(B)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31.下列各項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基本組成部分的有
A.科學社會主義
B.民主社會主義
C.馬克思主義哲學
D.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ACD)
32.下列各項屬于唯物辯證法的否定觀的有
A.否定是事物的全盤否定
B.否定是事物聯系的環節
C.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
(BCD)
33.下列各項表現了意識能動性的有
A.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B.意識能影響人的生理活動
C.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
D.意識能指導人的實踐活動
(ABCD)
34.在真理標準問題上,下列說法中屬于唯心主義觀點的有
A.多數人認可的就是真理
B.權威人士采納的就是真理
C.少數人堅持的就是真理
D.大家覺得有用的就是真理
(ABCD)
35.下列各項中,屬于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有
A.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
B.資源稀缺與人口增長的矛盾
C.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
D.先進觀念與落后思想的矛盾
(AC)
36.貨幣最基本的職能是
A.價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貯藏手段
(AB)
37.資本主義增加絕對剩余價值生產主要依靠的是
A.延長工作日
B.縮短必要勞動時間
C.增加勞動強度
D.提高勞動生產率
(AC)
38.生產價格與價值的關系是
A.生產價格與價值無關
B.生產價格是價值的轉化形式
C.生產價格的形成以價值為基礎
D.生產價格與價值在量上經常不一致
(BCD)
39.壟斷和競爭的關系是
A.壟斷是在競爭的基礎上產生的
B.壟斷沒有也不可能消除競爭
C.壟斷使競爭更加劇烈和復雜
D.壟斷與競爭并存
(ABCD)
40.馬克思主義認為,共產主義社會將消滅
A.工農差別
B.城鄉差別
C.行業差別
D.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差別
(ABD)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簡述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答案】
(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在事物發展的實質、形式、道路、動力諸問題中,最核心的是動力問題,因為動力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2)對立統一規律是理解唯物辯證法全部理論的關鍵。事物發展中為什么會出現量變和質變及其相互轉化這種形式,為什么會形成否定之否定這樣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道路,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內部矛盾。唯物辯證法是其他范疇,其實質也是對立面的統一。
(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認識方法。唯物辯證法,就是教導人們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具體分析事物的矛盾,掌握解決矛盾的方法,推動事物的發展。
42.簡述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答案】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是適應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是隨實踐發展而發展的。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43.簡述劃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意義。
【答案】
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以兩種形式存在:生產資料形式和勞動力形式。根據這兩部分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分,是馬克思的重要理論貢獻,它的意義在于:
第一,進一步揭露了剩余價值的源泉和資本主義的剝削實質。
第二,它為揭示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根據:剩余價值率。
44.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有哪些基本形式?
【答案】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形式:國家直接掌握的壟斷資本;國家和私人資本在企業內部的結合;國家和私人資本在企業外部的結合。
45.為什么說社會主義是在曲折中前進的?
【答案】
社會主義在曲折中前進,主要是由以下因素決定的:
(1)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樣,社會主義作為一種嶄新的社會經濟制度,其成長過程必然不會一帆風順;
(2)作為發展中國家的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運動,推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社會發展。但認識社會主義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認識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共產黨執政的規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這一矛盾的運動發展、社會主義基本事業的最終勝利都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運動,推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社會發展。
(3)世界經濟政治形勢錯綜復雜的發展變化,也是導致社會主義曲折發展的影響因素。作為發展中國家的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運動,推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社會發展。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試述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辯證關系的原理及其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意義。
【答案】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促進社會向前發展;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消極的阻礙作用,延緩社會的發展進程。
(2)觀念形態的文化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3)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能夠培育民族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推動教育和科學的發展。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7.試述平均利潤的形成及本質。
【答案】
部門之間的競爭和資本在不同部門之間的轉移,結果導致平均利潤的形成。
平均利潤是不同生產部門的資本家,通過競爭重新瓜分剩余價值的結果。平均利潤的形成過程,實際上是全社會的剩余價值總額,在各個部門的資本家之間重新分配的過程。所以,平均利潤本質上是全社會的剩余價值在各生產部門資本家之間的重新分配,體現著整個資產階級剝削整個工人階段的經濟關系。這就表明,整個工人階級和整個資產階級之間的利益是完全相對立的。平均利潤進一步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關系。
標簽:
上一篇:河南自考英語二有哪些誤區?應該如何復習?
下一篇:河南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述真題(2015年10月版)